仔細看家中櫥櫃最底下大約8-12cm的板材,你是否好奇這塊裝飾板材的功用?做為櫃體的一部分,這塊板材稱為踢腳板、
也有人稱他為地腳線。踢腳板是連結地面與櫃體的五金材料,可以保護櫃體不因受到碰撞而損壞,也可以讓櫃體和地面結合的更加牢固。
除了保護功能,踢腳板預留了牆面與櫃體間熱脹冷縮的空隙,預留的空間也能達到防蟑螂、螞蟻與防水的功效。
踢腳板還兼具美化作用,掩蓋了難看的伸縮縫,並運用顏色、材質、線形感,讓櫥櫃達到更完美的視覺效果。
踢腳板常見的材質有塑膠、塑合板和木質,各自的特性如下
✅塑膠踢腳板:價格便宜但較不美觀
✅塑合板踢腳板:特性為耐用且防潮、防火
✅木質踢腳板:質感佳,但價格較貴也不建議碰水
而聊到踢腳板,就不得不提安裝在櫃體下方的歐化調整腳。
台灣在30年前(大約1980年)開始引進歐洲廚具,並依據台灣氣候、飲食與使用習慣而做調整,也就是現在常見的歐化廚具。
歐化廚具為了調整櫃體與地面的水平與達到防潮功能,會在底部加裝歐化調整腳。歐化調整腳高起的8-12cm縫隙清潔不易,
並且影響整體外觀,因此才有了踢腳板的出現。
歐化調整腳常見的尺寸有8~10cm、10~12cm、12~14cm三種,最常見的為塑膠材質,另外還有鋁合金與不銹鋼材質的歐化調整腳。
帶大家認識完踢腳板和調整腳後,接著回應大家關心的議題:那我可以不要踢腳板嗎?
不論是對開門還是抽屜式的櫃體,試想如果沒有墊高的這些空間,在開合或抽拉時,門板很容易撞到腳或者摩擦到地面,
進而影響櫃體的使用年限;再者櫃體安裝後,很容易擋住原本牆面的插座,踢腳板的存在可以直接將插座移到踢腳板上;
最後,台灣屬於潮濕氣候,若是讓櫃體直接放在地板上,
很容易發生受潮情況,若真的非常不喜歡踢腳板,建議還是需要安裝調整腳或者腳釘,避免受潮狀況發生!
延伸閱讀:不想白花冤枉錢?!這些櫥櫃的裝修知識你一定要知道!